关于“日不落帝国”这个名号,大家想必不会太陌生,毕竟这可是代表着英国最辉煌的时代。
然而,估计没几个人知道,“日不落帝国”这个名号并不是英国的专属。早在英国登顶世界之前,世界上就已经出现过一个“日不落帝国”,它叫西班牙。
西班牙崛起于公元16世纪,当时随着哥伦布等人开辟了新航路,世界开始进入到航海时代。而刚刚完成统一的西班牙,很好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启了殖民扩张。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遍及全世界,从大西洋到美洲,从太平洋到东亚,西班牙人征服了一个,实力极具膨胀,很快便成长为欧洲大陆上的顶尖豪强。
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洛斯一班牙先后挑战了法国和奥斯曼帝国两大对手,确立自西班牙在美洲还征服了古老的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成功压过葡萄牙,成为了当时的“
时至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帝国。其不仅仅是在欧陆称雄,更在全世地。
西班牙的日不落帝国由此而得名,其也是史上第一个被冠以“日不落帝国”称号还远不是西班牙的巅峰,此后的西班牙还在继续扩
西班牙成为了当时世上最大的帝国,领土遍及全世界。据统计,当时西班牙的领土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直到这时候,西班牙才算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帝国。如果一个帝国攀升至顶峰,那么后面就得开始走下坡是如此。
但这些曾经的辉煌给西班牙带来了无数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意大利依然努力在保护这些世界遗产。
积极加入国际组织和官方重视保护的历史传统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出台,其中心思想是“保护”;但不可否认,世界遗产称号是一块颇具魅力的旅游招牌。以实用主义为国内外决策的指导思想,并具备保护意识和经济能力的某些欧洲国家对于申遗态度积极,多年有多项世界遗产入选。
能否入选世界遗产,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在被列入之前的保存、保护状况十分重要。自然方面,1916年,西班牙出台《国家公园法》。西班牙多数自然和复合遗产的自然区域均为国家公园。1985年出台的《历史遗产法》,被认为是西班牙有史以来遗产保护最为规范和完整的法案。世界遗产中心关于大部分西班牙世界文化遗产的文件中,都有对因受《历史遗产法》保护而列入西班牙政府最高级别保护的“西班牙国家文物古迹”(BIC)的记述。
资料显示,西班牙有早在11、16和19世纪对现为世界遗产的遗迹进行重建、萌发保护意识,或按王室法令宣布为国家纪念地、国家历史-艺术纪念地的记载。特别是进入20世纪,受官方保护的遗产大为增加。
地缘与海陆交通位置和早期海外贸易
西班牙拥有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因此,对西班牙世界遗产起源和形成最显著的直接影响来自北非和欧洲本土。
历史上,陆海相连的欧洲国家对西班牙多项世界遗产地的影响范围更大、时间更长。“塔拉科考古遗址群”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罗马统治结束伊比利亚半岛第一座罗马城镇,起源于公元前25年的梅里达曾为半岛最大城市。托尔梅斯河(River Tormes)上的罗马桥是“萨拉曼卡古城”的源头,罗马输水道是“塞哥维亚古城及其输水道”申遗时起初的名字。拉科鲁尼亚港的“赫拉克勒斯塔”和“卢戈的罗马城墙”分别建于1世纪后期和3世纪末,“拉斯梅德拉斯”是1—2世纪金矿开采后留下的尾矿遗址。
遥想当初,自希腊文明衰落后,古罗马文明就成了完美的继承者,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三个阶段,长期笑傲欧洲大陆,地中海一度成为内海,更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涌现了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伽利略等一批文艺巨匠。
光辉灿烂的古罗马文明,罗马帝国时代留下了太多的历史遗迹。
欧洲遗留的古建筑,多数是教堂等和宗教有关的,欧洲人都信教,所以他们不会摧毁这些建筑,因为这是他们的信仰,而中国则不同,对于士兵或者将军来说,没有那么大的信仰,所以摧毁起来就不留情了。我们上下五千年,历史建筑如果都留着,恐怕现代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想想,中国最多最为人知保留最久的古建筑反而是那些寺庙和佛塔,这也许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欧洲地广人稀,很多大城市的古建筑其实也被毁了很多了,可是欧洲有很多古建筑在比较小的小镇很多,一般战争不会发生在那些小地方
建筑结构,欧洲城市园林绿化与中式园林截然不同, 其修剪得很整齐的花床和花草组合成的几何图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欧洲城市中的标志物既有古代建筑, 特别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教堂, 也有现代建筑, 还有大型广场。此外城市标志物也可以是纪念性雕塑, 如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男孩雕塑、罗马的哺乳的狼雕像、多彻斯特的托马斯·哈代雕像等。纪念性雕塑构成了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是一般“小品”性雕塑所不能比拟的。当然这样的纪念性雕塑太多也就失去了“标志”的意义了, 如马德里居然有1962座纪念碑和342座雕像, 遍布全城, 但其文化底蕴却由此得到了充分显现。欧洲很多城市意象都有特定的色调, 如柏林是以白色为主, 绿色作点缀, 巴黎则比柏林多一些绿色, 罗马则接近一种黄色, 在佛罗伦萨和布鲁日等城市橙红色明显占据了主导。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木制,这种建筑本身就比较容易被毁,一把火就没了。欧洲则不同,多数为石制建筑,不易摧毁,具体你看圆明园就好了,一把大火,也只有西式的石制建筑比较好的保存下来了。
意大利是罗马共和国/帝国发源地,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文化,建筑多为石制,地处欧洲边缘,战乱较少,保存下很多遗迹。
由于欧洲的建筑一般是以石头搭建而成, 一些两千多年以前的建筑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等仍有遗存, 成为欧洲有着悠久传统的文化的直接见证。从古希腊时代起, 欧洲的艺术活动就形成了建筑和雕刻的中心地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在同一个城市的共存不仅彰显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建筑艺术本身就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意大利文艺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各地都可见到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
古希腊时代、古罗马时代、大航海时代、殖民时代、日不落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可以说欧洲的帝国从全世界学习和掠夺了无数的世界文化遗产,哪怕曾经的世界最强国中国,在海上和文化掠夺上都是无法与欧洲相媲美的。想想那些摆在欧洲博物馆的中国文物……